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5
吕剧《郑盈盈》改编自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名剧《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一件弹拨乐器,乃稀世珍宝,后辗转流落到青年书生梁厚本手中。梁厚本与郑盈盈因音律结为知音,梁将小忽雷赠予盈盈,作为定情信物。不料朝廷在民间搜罗美女,郑盈盈被迫入宫,面对皇帝的威逼利诱,盈盈誓死不从,后在侍女雨烟的相助之下,她杀死了太监仇士良,凭尚方宝剑逃出宫门,与梁厚本远走天涯……
吕剧《郑盈盈》是烟台市吕剧院建团初期的一出原创大戏,文学性和艺术性之高在吕剧剧目中极为罕见。《郑盈盈》创作于1959年,已近“花甲之年”,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创作于六十年前的剧目仍不失为一出精美绝伦的上乘之作。文革后该剧曾二度复排,并于1979年被山东电视台搬上荧屏,成为中国吕剧史上的第一部电视艺术片,汇聚了当年烟台地区吕剧团的最强阵容,代表了胶东吕剧的最高水平。
这期推送我们采访到了年近八旬的吕剧老艺术家冯宝华,她就是电视艺术片《郑盈盈》中郑盈盈的扮演者,她塑造的这个舞台形象是美的化身。一出《郑盈盈》从创演到复排,勾勒出了冯老艺术之路的成长轨迹。我们今天能看到这部珍贵影像资料,离不开冯老的悉心保存和无私奉献,再次向老艺术家致敬!
1979年电视艺术片《郑盈盈》
演员表
郑盈盈:冯宝华
魏氏:邓雪芳
郑达:曲安国
刘博古:于国进
梁厚本:贾淑华
仇士良:曲永基
皇帝:王松章
雨烟:彭书婷
1979年《郑盈盈》演出说明书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吕剧《郑盈盈》选段一
那一日在亭上愁烦难遣
好雨:冯老师,您能简单谈谈《郑盈盈》这出戏的创作背景吗?
莱阳专区吕剧团(烟台市吕剧院前身)成立于1956年,《郑盈盈》这出戏创作于1959年,当时是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这是我们剧团早期的创作戏之一。该剧编剧阵容庞大,执笔的是市艺术创作室的张旭老师,他前几年已经过世了。这个剧本有深度有内涵,唱词雅致,通俗易懂,而且辄口大都是言前辄,这样的本子非常难得。
首次排演《郑盈盈》时,我扮演嫂子,并担任郑盈盈的B角。这出戏立上舞台之后,演出效果非常好。1961年,这出戏参加了山东省戏剧创作汇演,深受好评。同年,剧团曾赴北戴河为中央领导人演出,《郑盈盈》是演出剧目之一。我们在天津演出时,电视台还曾进行过实况转播。不幸的是,文革中,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郑盈盈》被打成“毒草”,一度消失于舞台长达十余年之久。
好雨:这出戏是什么时候重现于舞台的呢?
打倒“四人帮”以后,戏剧界开始解放老戏,《郑盈盈》是我们剧团最早复排的古装戏之一,这次复排团里安排我扮演郑盈盈。我们这一代人大好的艺术青春都被文革耽误了,历经十年浩劫,我重登舞台,重演十几年前的作品,内心百感交集,非常激动。
接到任务后,我多次请教剧作者张旭老师和作曲贾九令老师,跟他们一起探讨剧情和音乐,力求准确、深刻地刻画人物。在“歌舞庆筵”一场,我根据剧情需要,用刚毅果决的动作和慷慨激昂的唱腔,来刻画此时盈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情。《郑盈盈》复排后,曾在烟台胜利剧场连演30多场,后来还曾去大连、沈阳等地演出过,观众对这部戏非常认可。
吕剧《郑盈盈》选段二
秋风急霜叶黄零落阶前
好雨:1979年,《郑盈盈》搬上了电视荧屏,成为吕剧史上的第一部电视艺术片,您还记得当年拍摄时的情景吗?
1979年适逢建国30周年,山东电视台选中了这出戏,要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向国庆献礼。当时我刚连演了三十场《郑盈盈》,由于时间紧迫,我休息了两天就投入了拍摄。从年轻时我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结婚后还要兼顾家庭与工作,身心非常疲惫,但经历了文革,我更加珍惜宝贵的艺术青春,只要能登台演戏,心里就特别有干劲。
当年拍电视时是先录音后录像,我记得录音是从晚上七点开始,一直站着录,第二天早晨八点才结束,整整录了一个晚上,到了下半夜我的嗓子就不听使唤了。“金殿抗婚”这场戏我的戏份很重,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录音设备,任何一个人出现一点瑕疵只能重来,“骂皇帝”这段激昂的唱腔我一连唱了十几遍,最后累得一点气力都没有了。
《郑盈盈》总共拍摄了十几天,由于时间紧迫,演员每天都要带妆十几个小时,非常辛苦。这个戏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无论剧作者、作曲,还是灯光、舞美等各个工种,大家都非常用心。拍摄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台上灯光全开,又没有通风降温设备,演员在舞台上一站就是一天,大家都汗流浃背,却没有一句怨言。
好雨:拍电视跟您演舞台剧不太一样吧?
这部片子的导演是韩茹萍老师,舞台表演动作会夸张一些,但是拍电视韩导要求表演尽量真实、生活化,调度也不同于舞台表演。这部戏最初原本计划实景拍摄,但因为时间紧迫,就在舞台上搭景,力求真实,像柳树就是从外面砍来的一整棵树。
片子中有我手弹琵琶的特写镜头,导演本来想找替身,我说不用,我想自己来。因此从开始拍摄,我就找了乐队弹琵琶的老师学习简单的指法,拍摄间隙抓紧时间反反复复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好雨:搭上了电视传播的快车道,《郑盈盈》得以展现给全国人民,当时观众反响怎样?
这部片子参加了纪念建国30周年全国第一次电视大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加上了解说词,编辑成戏曲广播剧面向全国播送,并成为当时29个省市自治区的交流节目。听韩茹萍导演说,《郑盈盈》还曾在东南亚一带播放,很受欢迎。
当年这部片子制作完成后,韩茹萍导演特地给了我一盘录像带,但那个年代很难找到播放设备,电视都很少见。直到90年代,录像播放机开始流行,我才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十几年前的录像。这部片子留下了很多遗憾,受时代所限,化妆、灯光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我的唱腔和表演也不大完美,但是能在那个年代留下这么一个资料,实在是很难得。
吕剧《郑盈盈》选段三
“歌舞庆筵”选场
好雨:冯老师,以前咱们剧团像《郑盈盈》这种名著改编的剧目多吗?
当年我们剧团的演出剧目很丰富,脱胎于名著的剧目也不少。古典四大名剧《桃花扇》、《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我除了《长生殿》没演过,其他三部都演过,《桃花扇》我扮演李贞丽,《牡丹亭》扮演杜丽娘,《西厢记》扮演崔莺莺。
60年代初,剧团原本打算排演《红楼梦》,当时服装都已采购回来了,但后来因文革没能排成,服装全都毁于动乱之中,非常可惜……我非常喜欢《红楼梦》,没演成这个戏太遗憾了!
好雨:对于吕剧这种历史较短、家底不丰的剧种而言,把经典名著改编成剧目上演不仅可以提升演员的文化素养和剧种的艺术水准,还能吸引高层次高学识观众的关注,扩大剧种的影响力。真心希望各剧团能多排出几部《郑盈盈》,将吕剧艺术的品位和格调提升一个层次。
冯宝华,1940年11月生于大连,1956年进入莱阳专区吕剧团(烟台市吕剧院前身),是烟台地区第一代吕剧演员和第一位国家一级演员。
冯宝华主工闺门旦,兼演青衣、彩旦和老旦,1962年拜入京剧大师尚小云门下。舞台上她演绎了上百出剧目,1986年调入烟台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后,专工导演,累计导演了几十出大型吕剧。近几年,导演的《乳娘》、《感动中国刘盛兰》 、《三女拜寿》相继登陆中央电视台,《乳娘》等剧目荣获国家及省市的多个奖项。耄耋之年依然孜孜不倦地为吕剧艺术发挥着余热,令人肃然起敬。
吕剧公众号将择日推出吕剧老艺术家冯宝华老师的专访《宝刀不老 华耀吕苑》以及电视艺术片《郑盈盈》全剧,敬请期待!
往期相关推送
吕剧老艺术家冯宝华:拜师尚小云先生的陈年往事
图文编辑:好雨
视频处理:江天
责任编辑:春笙